招生技巧:借鑒新東方成功管理之道,公司化管理:將學校管理規(guī)范化
從夫妻創(chuàng)業(yè),甚至是“老媽把關”的家族式管理,到引進“海龜”,像一個真正的企業(yè)那樣逐步建立“現代企業(yè)制度”,乃至于到美國紐約交易所上市,成為“透明”的公眾教育公司,新東方的管理與新東方的發(fā)展緊密相連。期間也經歷了種種挫折、變故、爭吵,最終成就了今日新東方。
新東方究竟是一所學校、一個教育機構?還是一所以贏利為主要目的的公司、企業(yè)?這也是個眾說紛紜的問題。
前不久,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新東方“干部”在一個公 開場合發(fā)言,直言不諱地說新東方就是一個盈利機構……筆者以為:不論“姓教”還是“姓企”,有一點或許是公認的,就是新東方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等,早也已經超越了一般學校的管理,而是一家用美國上市公司標準衡量的“準透明機構”。從某種意義上,也許更接近最近幾年在歐美興起的有別于傳統(tǒng)大學的“贏利性大學”。
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新東方的歷史,也許這樣才能厘清“迷霧”,找到本源。
毫無疑問,早期新東方是一個至今大街上還能見到的小小英語培訓班,那時候很多事情都得俞敏洪夫婦親力親為,包括到電線桿子上張貼小廣告——彼時新東方能生存下來就屬不易,何談管理?如果硬要套個說法,當然是典型的“家族小作坊模式”!
就在這個階段,埋下了一個隱患,就是俞敏洪母親的介入。眾所周知,俞是個大孝子,母親對他的影響甚大,加之這個精明的農村老太太的局限性,這才有了后來俞敏洪在大庭廣眾面前給老太太下跪的一幕……
毫不夸張地說,因了俞敏洪的善良和大度,懂得“分享”的道理,才有了后來引進他的海龜同學王強、徐小平的舉措。換了有的人,一定會想:我打下的江山為什么要讓給別人啊?而此后,土鱉俞敏洪和他的海龜同學之間,其實是麻煩、糾纏不斷,大都是圍繞著學校的管理。一度俞敏洪曾經“下野”,但大家很快就發(fā)現新東方的確是離不了他的。
事實上,正是在這種中外文化理念、管理思想的碰撞和磨合中,新東方一點點壯大,并且是呈幾何級的增長,而嶄新的、適合新東方發(fā)展的管理制度也一天天建立和完善起來,直到在美國的成功上市。責任編輯:招生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