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技巧:借鑒新東方成功管理之道,學生至上:變口號為制度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現如今,這句口號在中國各級各類學校幾乎都能看到,但是實事求是地說,真正落到實處的太少了。也許,在四川地震中大面積倒塌的校舍就是一個例子……
反觀新東方,從創辦的那一天起,就始終把學生放在第一位,用俞敏洪的話說:“你要滿足學生的需求,甚至提升學生的需求。比如說學生本來只想喝一杯水,但是經過你們的教學,最后想喝兩杯水,他的夢想和理想都提升了,我覺得這就是教育的一種使命感。”
事實上,尊重學生服務學生恐怕是時下中國民辦教育機構的共識,因為離開了學生,這些機構統統都得關門大吉!而相比較而言,公辦教育機構的日子就相對過得舒服多了,君不見,一些地方院校因為種種原因招生連年失利,甚至被教育主管部門“出示紅牌”,但是教師即使無課可上,依然是“該得的一點都不少”,試想這種旱澇保收的體制怎能喚起他們的危機感和為學生服務的動力?
近幾年,大學生就業成了困擾全社會的一個難題,這中間的原因種種,不一而足。但是如果我們客觀評價,就會發現一些大學里僵硬的專業設置、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嚴重與社會需求脫節是一個重要原因。學生是到學校里來學習的,如果他們學的東西沒有用,那從校方來說,不是誤人子弟又是什么?
從這方面看,新東方的“專業設置”和“課堂教學“就緊緊圍繞學員的實際需要,從最早的托福、雅思到后來的四六級考試培訓、少兒英語啟蒙,乃至脫穎而出的職業教育中心……如果不是針對社會與市場的實際需求設置的,這些培訓課程還有人報名學習嗎?如果學習效果不好,大家還會趨之若鶩嗎?
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新東方的老師為了讓這些年齡身份各個不同的學員聚精會神地聽講,實在是煞費苦心。這一點,凡是參加過新東方培訓的人都深有體會:表面是豐富的英語知識何應試技巧,再次是幽默輕松的課堂氛圍,最后是幾乎影響了一代人的“在絕望中尋找希望,創造人生新輝煌”的新東方精神。
責任編輯:招生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