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技巧:借鑒新東方成功管理之道
新東方為什么能成功?這是見仁見智的問題。筆者認為:新東方的成功是教育理念的成功,更是管理的成功。“秘訣”在于學生至上、“高薪養士”、以及引進規范、先進的企業管理制度。
累計培養600多萬名學生,截至2006年5月31日,擁有25所學校、111個學習中心和13個書店,占全國英語培訓市場份額50%以上,2006年9月7日成為全球首家在美國上市的教育企業——作為目前中國最大的民營教育機構,今日新東方的成功有目共睹,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遙想15年前,俞敏洪和妻子在寒風中沿著路邊的電線桿子貼“小廣告”的時候,大概包括新東方前后幾位創始人在內,恐怕沒有幾個人能想象得到這個小小英語培訓班日后的輝煌……
作為一個旁觀者,當然沒有當事者刻骨銘心的切身體會,但有時候也許反而看得更清楚些,從看盧躍剛的《東方馬車——從北大到新東方的傳奇》,到關注中央電視臺《贏在中國》欄目里俞敏洪評委的精彩點評,筆者像無數默默關心新東方的人士一樣,對這個“中國教育失敗的產物”(新東方創始人之一徐小平語)充滿了興趣。
有評論說:“對比取得驚人發展的新東方集團,眾多公立高校,特別是獲得大量國家支持、盡享各項優惠資源的某些‘名校’,是否應有所反思?”
那么,到底新東方成功的原因何在?2008年3月28日,新東方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在新浪網作嘉賓訪談時,曾經自我總結道——
第一個,學校最重要的人物,也就是創始人也好,或者說管理者也好,必須首先要有一種使命感,這個使命感絕對不是說我想融多少資,賺多少錢,怎么樣到國外上市,而是說我的學生進來以后,我怎么樣通過教學質量的提高給學生一個滿意的結果。
第二,任何教育機構都是文化凝聚的產物,如果只是把幾個機構合起來,今天去買這家,后天去買那家,最后會出現一個很糟糕的狀況:好像是一個教育機構,但大家互相擰著,沒有統一的文化和理念,這樣也做不長。
第三個,做教育眼光應該放得更加長遠一點,要有很多耐心,教育沒有十年看不出功底,沒有十年人們不會承認你這個品牌。
這樣的應驗總結不可謂不高明,但是也許缺乏立竿見影的借鑒效果。雖然有專家說“新東方”不可復制”,但那其實主要是對其發展道路和融資手段而言,從管理制度層面上看,該校必有其他教育機構可以參考、學習之處,否則新東方豈不成了海市蜃樓?
基于此,在長期觀察的基礎上,筆者找出了新東方成功的三點啟示:學生至上;重視人才;公司化管理。責任編輯:招生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