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學校運營寶典:制度管理
培訓學校管理應該是制度管理、人本管理的完美結合,制度管理、人本管理是學校管理的兩大支柱與基石,二者地位相等、相得益彰,共同構建科學、民主的管理模式。
制度管理是學校管理的基礎,一個設計得當、良好有效的制度應該至少傳遞兩個層面的內容。首先是通過制度傳遞學校各種崗位的職責規范。一所學校各個層次、各種角色的責、權、利應該定位得非常清晰,力求做到“各就各位、各盡其責、層次分明、收放自如”。
理想的組織架構應該是“上者為閑”,校長不要陷入事務主義,不要成為救火隊長,要相對閑一點,這樣才能抓大放小、有所為有所不為;“能者居中”,能干的人做中層干部,強化提高執行能力;“專者居前”,專業人士擔綱一線.
第二是通過制度傳遞教育思想與辦學理念。在我看來,這是最容易被忽略,但同時卻是最重要的內容。一個壞的管理是用權威傳遞思想。一個好的管理應該用制度來傳遞思想。“領導學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然后才是行政的領導”,教育思想不能只停留在認識層面,更不能只成為口號,而應該將它們轉化為可操作的制度和規范,制度應該成為教育思想、辦學理念的載體,教師在遵守制度的同時就是在實踐教育理念。
除了設計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外,人本管理還有三個層面的內容,即充分自主、充分尊重、充分民主。
首先是充分自主。在遵守共同的規則的前提下,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人,尤其是教師是一個充滿了創造力與挑戰性的職業,對自主發展的要求就更高。充分自主的前提是實行扁平化管理,減少管理層次、壓縮管理機構,減少教師的“婆婆”,可以成立教學處,綜合教務、教研、政教的職能;要讓教師享有充分的專業自主權,在本課程的的教學上擁有更大的發言權。有教師有個性,學校才會有特色。
其次是充分尊重。如果你想你的教師善待學生和家長,你就必須善待教師。作為校長必須從心底深處去尊重每一位教職工,要以校長的人性化管理換來教師的個性化工作,這是校長擴大非權力影響的重要內容。要多些“平等”,少點“架子”;多些“微笑”,少點“臉色”;多些“合作”,少點“說教”;多些“贊賞”,少點“指責”;多些“激勵”,少點“恐嚇”。
第三是充分民主。民主是更深一層的尊重。教師充分參與學校管理,不僅是以人為本的體現,也是遏制一言堂良策。更重要的是,通過民主管理,全體員工能群策群力,真正視校為家,視己為主人。每位教師的最新創意能無阻礙地傳遞并分享,每位員工的建議能迅速地得到反饋并落實,這正是“無邊界”管理的最佳境界。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