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學校如何管理兼職和全職教師
教師是個很有意思的職業。一方面,教師是站在臺上教別人的,屬于知識分子一類,具有知識分子固有的書生氣和清高等特征(盡管去當老師的都不是那個領域的真正高手);另一方面由于教師這個職業缺乏現代企業管理的熏陶,無論是合約意識、服務精神還是規范化管理,都相對很欠缺,所以管理起來有種種問題。培訓機構初創時,一般都有一個創始人是教學出身,實在不行就自己上臺去講課了;以后慢慢發展,會逐漸招聘更多兼職老師,到了一定規模開始有專職老師。兼職教師和全職教師是貫穿培訓學校教務管理全程的一個問題,所以第一個來談談。我們從眾多培訓機構發展過程中總結的經驗是:
1. 一定要有全職教師。
培訓機構發展到一定規模時,一定要有自己的全職教師。這不僅僅是教學質量等方面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兼職教師經常是不靠譜的,說不來就不來了,空著課沒人上造成極壞影響,砸你的牌子。所以無論是你自己親自上陣還是派專職老師代課,都需要有備份老師。常見的比例是2:8,即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的比例為2:8。
2. 兼職老師的工資怎么付。
原來這個問題較為簡單,把一個課程整個上完再給錢。但是隨著新勞動法的出臺,有時會有些問題。新的勞動合同法第72條規定:非全日制用工小時計酬標準不得低于用人單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小時工資標準。 非全日制用工勞動報酬結算支付周期最長不得超過十五日。就是說,根據該條規定,兼職應該是不超過15日就結算勞動報酬。新勞動法在2008年1月1日起實施,其實很多教師是不知道新勞動法關于兼職的這個規定的。對于培訓機構來說,兼職老師不靠譜是個常見現象,用薪金來約束是最好的辦法;但是教師也會或早或晚發現新勞動法的條款,拿來和培訓學校理論一番。此時一般都是折中一下,找個雙方都能最后接受的時間付錢。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兼職教師的收入稅金。常見的是學校代繳,兼職收入應該按“勞務報酬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每次收入不足4000的,剪除費用費用800后按20%稅率繳納個稅,超過4000的,剪除20%后按20%繳納個稅。這個地方要注意一下,很多機構因為不開正式發票,收入也是現金,所以一定程度上都是灰色的。但是心里要知道你該繳納什么,做好相應工作。
3. 兼職教師的管理規范。
除了要和兼職教師簽訂的聘用合同,一般稍大些的培訓學校教務管理對兼職教師都會有一個管理上的規范,詳細列出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獎勵和懲罰的依據是什么。這個規范就完全是各個學校根據自己情況掌握了,一般都包括以下內容:
1)對兼職教師基本條件的規定,比如應該教過這門課,需要什么樣的資歷、證明等。
2)兼職教師職責是什么:比如開課前應該干什么,制定教學進度計劃、教案、備課等等;開課中應該干什么,比如授課方式、時間、板書、答疑補缺批改作業、搞好考試分析、保證教學質量等等;上完課應該做什么,比如填寫教師授課進度計劃、教學日志、(原始)試卷的標準答案及評分標準、試卷分析、教師授課總結等。
3)兼職教師出勤的規定:這是對于培訓學校最重要的地方。其他的工作是好是差,有時標準難以統一,但是老師不來按時上課,則是最大的問題。一般會規定:
不遲到、早退,遲到一次扣工資XX元,遲到二十分鐘扣一節課工資,教師如有事不能來上課,提前XX天向請假,以便調課,無故曠課一節,扣當節課工資,并加罰XXX元等等。
4)其他雜項:比如兼職老師也應對學生進行課堂管理,也應參加相關培訓,聽取學生反饋,應該教書育人等等。
4. 盡量避免依賴兼職“名師”
作為一個初創的培訓機構,“名師”是必不可少的,是用來彌補自己品牌的不足,讓學生產生信任感的重要辦法,請不到真的名師就自己包裝幾個名師出來湊數。但是隨著業務發展,依靠雇傭軍名師是有極大風險的。如果一個項目就是靠某個名師做起來的,那么這個名師早晚會以此為要挾,要么要你的股份,要么要加錢,不然就去別的地方干了。所以盡早準備名師的備份,準備第二梯隊的人,當‘名師’的要求到了你無法承受時,可以換人接著干。
如果暫時你沒有合適的人可以頂上,不得不依靠這些‘名師’,那么盡量采用項目分成的辦法,即:這個項目本身產生的收入和名師分錢,讓名師拿到好處,但是絕不要去分股份。原因很簡單,名師們一般不是來和你創業的,而是掙外快的,很難在思維上和你達到一致;項目是有時間限制的,可能這個項目做一年市場就變了,不需要再做了,也就不需要這個名師了,讓名師成為了股東,就會和你一直耗下去,麻煩沒完。名師們也較能接受項目分成的辦法,告訴他們成為了股東教課就沒有錢了,所有股東都是如此,他們一般都會縮回去,拿現金比空洞的股份對他們來說更有吸引力。
5. 自己的老師被慣壞了怎么辦?
經過多年一線教學歷練的老師,經常是課時費拿得足夠高了,但是這些老師的脾氣也會隨著增長,很容易就抵觸、甚至拒絕學校的工作安排(比如備課),管理者們對此無可奈何。事實上,無論你怎么為這些教師提供別的同類學校都沒有的福利、保險、體檢等措施,都擋不住這些老師來爭取更好待遇(甚至以辭職相威脅)的沖動或過激舉動。一旦要求得不到滿足,老師們很容易就流失到競爭對手的學校里,很常見的一句話就是,“這幫老師被慣壞了”。
與其說是老師們被慣壞了,不如說是你沒有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開篇即說過,教師這個職業和它的從業者有一些特點,這種情況的發生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在你的培訓機構逐漸發展時,就應該知道,這一天的到來只是個時間早晚問題。因此早做打算,是唯一的出路。那么可以怎么早做打算呢?
1)消除教師自己出去干的想法。
這里并不是說從思想教育上去苦口婆心的勸說老師不要出去自己開班授課單干,而是從根本上讓老師明白,你自己出去干,幾乎沒有勝算。怎么告訴呢?用培訓的辦法即可。比如做一個關于培訓業務的基礎培訓,講解開一個培訓學校的盈虧點是什么,一個班達到什么規模才能不虧本,教室租金有多貴,培訓學校教務管理有多難,運營成本多高,辦學許可證有多難辦,掛靠借牌需要多強的關系等等,讓有自己干想法的教師自己心里掂量一下,自己是否有能力做到上述全部,如果做不到,那么代價是什么,從而遏制一些人的動力;有人會說我自己就在家教,一樣掙錢,那么就告訴老師們,教師自己在家開私塾,沒有辦學許可證,是違法行為,一旦被舉報那么將會被罰款多少多少,并給出真實案例。
如果你是個很小的機構,別人看你能開班,當然會想我怎么就不能自己開,干嘛讓你剝削我?如果你是個一定規模的機構,絕大部分老師是沒有能力準備好所有這些條件,達到盈虧點的,當他們自己會計算了以后,想開也不敢隨便開了。
2)減少往近距離同行跳槽的機會。
這個并沒有特別好的辦法,主要靠機構老板之間的私下協議:你別來挖我的人,我也不去挖你的人。教師非要到外地去發展,那你也沒辦法,但是盡量不讓他們在你周圍其他機構發展,來搶你的生源。
3)做好備份工作。
備份就是指可以頂替一線老師的二線老師,可以頂替某個負責人的人才儲備。當機構到達一定規模,需要把機構做成一個平臺,在這個平臺上發展,有名有利。當你一旦離開這個平臺,那么所有的名利也就隨之消失了。平臺的具體做法可以有很多種,比如包裝教師,把一部分市場預算拿來重點突出你要培養的二線老師,軟文、出鏡率、廣告等都可以用,從而遏制某些成名教師的欲望心態。備份做法很多,比如從現有團隊中挑選有潛力的擔當主要崗位的副職、助理等,同時通過學校現有成員從校外介紹優秀人才加盟,或者發布招聘廣告、借助獵頭,廣泛延攬人才。這些人才的加盟會給現有員工帶來了一定的刺激,即使最后其實沒招什么新人,也會對現職教師的心理造成一定壓力,減少他們提過分要求的欲望。
4)嚴格績效考核制度
一句話,盡量按規矩辦事,做到大家都明明白白,有據可查,不因為某個人是一線名師而萬般寵愛不敢碰他;或許現在不碰他,可以暫時維持現狀,但是記住,他一定會在將來某個時間來碰你的。
多種方式并用,可以一定程度上延緩或減弱被教師要挾的情況;但是真正讓教師無法要挾你,根本辦法只有一個:做大做強,別人都想進來,他就不愿意走了。
6. 兼職和全職教師都應參加培訓
這是針對規模較大的機構來說的。當你的學校很小時,即提不上什么培訓,也沒有能力約束他們,甚至有時還要求著他們。機構較大時,就是老師來求你了。無論是提高續班率還是規范教務、提高教學質量,都會有一些培訓,有一些你想貫徹下去的想法,這些東西不應把兼職教師排出在外,他們可能占了你機構授課人員的相當比例。
以上是一些常見的問題。不同培訓類型的兼職教師會很不一樣,比如IT類培訓的教師和英語培訓教師的出身、經歷、習慣就很不相同。具體怎么管好他們,還是要看你機構的實際情況。但是無論哪種情況,你都是要在成本-教學保障間不斷的平衡,找到合適自己的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