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必備的9條新招生思路
教育部中國教育在線發布《2011年高招調查報告》,數據顯示,在高考生源持續下降的情況下,部分高校將因生源枯竭面臨生存挑戰。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之下,公辦名校——北京大學在今年高考尚未到來之時,就已經將招生的目光盯上了2012屆高中和大學本科畢業生。于近日,相繼啟動“全國中學生信息科學夏令營”和“全國優秀大學生夏令營”的招生報名。據悉,參加這兩大夏令營的中學生和大學生,將有機會獲得北大自主招生資格和免試保送研究生資格。公辦名校都已經意識達到危機的到來,并提前搶生源——可以說,“民辦學校到了最危險的時候”!而這個時候,更是考驗招生老師的時候!!樹立危機意識,學習新的招生思路尤為重要——
1.招生老師首先是學生。站在學生和家長的立場,替他們考慮問題。只要他們的問題解決了,你的問題也就隨之解決了。
2.不做沒用的事情。直講主題,效率第一。“高考后有沒有想讀大學?”“可以了解一下我們學校”。。。
3.發現而不創造需求。學生對學校的環境、專業、住宿、學費等等有什么要求?
4.決定不做啥比決定做啥更重要。如果你學校生源定位是高收入家庭的子女的(比如:出國留學),就沒有必要跑到偏遠的山村了。
5.學生難被教育,要迎合而非改變。特別是現在的90后,個性特別強,思維有的簡直是“非主流”,所以招生老師千萬不要把自己太當“老師”了,拉下自己的身段,和他們當朋友——兄弟姐妹最好。面對面、平等的溝通,他們才會聽的進去。
6.關注多數學生,關鍵點超越競爭學校,快速出擊。不是每個學生都是你的菜,想把所有的學生都招你們的學校——這個想法很“偉大”,但不現實!現在學生每年都在減少,競爭的學校卻依然存在。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的優勢和特點,面對學生和家長的時候,關鍵是強調自己學校的優勢(辦學歷史、學校規模、環境、專業、學費、就業等),快速出擊,逐個擊破。
7.如不確定該怎么做,先學別人怎么做的。如果你是剛進入招生行業的話,學習——對你尤其重要,多向前輩取經。
8.把學生當“傻瓜”,別讓他有太多選擇。你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后,學生已經認同你的學校了,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再去問一些“要不要去我們學校啊?”之類的愚蠢問題! 你可以把學生默認為就要去你學校了,你應該問這樣的問題:“你現在選一下是要讀A專業還是B專業?”,“現在還是下午報名?”,“學費你是用現金交還是到銀行轉賬?”。。。。。。二選一,不管他選哪一個,反正結果都是一樣——搞定他!
9.做好售后服務,注重轉介紹,事半功倍。要記住,學生之間的傳播威力:一個學生和他同學說的1句話,頂過招生老師對學生說的100句話!一個學生的周圍一般至少會有五六個平時玩的比較好的同學,當你把他說服后,就可以讓他去說服他同學死黨一起就讀你的學校。這樣學生之間會相互照應,不會擔心到了學校(尤其是外地)沒有伙伴。無形中,他幫你鞏固了這個生源,又擴大了生源,真是事半功倍。
總之,招生行業發展到今天,早不是“計劃經濟”,而已經進入了“市場經濟”。思想意識一定不能停留,與時俱進是不夠的,有遠見是必須的!任何市場都存在競爭,招生也一樣。今天的招生競爭,不是“大魚吃小魚”,而是“快魚吃慢魚”。所以,不管是公辦名校,還是民辦教育機構,只要合法經營,快速行動,用心管理,誰都有機會桃李滿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