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太長時間的搜索洗禮,大家習慣短平快的搜索營銷,這種快餐式的方式造就了百度股價的持續攀升,應該先@李彥宏,給微信群里貢獻鈔票的教育老大們發個大紅包。
說回直達號,在PC時代,百度教了大家一套展示自己的頁面優化方法,再使得大家每年拿出收入的一大部分,讓網民點擊,實質上是在解決了記不住網址需要搜,不知道好壞口碑需要搜的問題。這種套路在移動端是不是還能很好的使用?那應該從移動端的特質說起。移動端當前主要以即時溝通和社交構成流量,大部分的網友在獲取信息時都知道你的品牌,直達搜索。以這樣的邏輯來看,百度的直達號似乎還不如通過微信搜索品牌這個免費的模式更加有效。
微信公眾號已經做了這么長時間,微信也在一直不斷鼓勵和啟發各個行業如何利用當前已經開放的諸多接口,對接自己的移動站點和CRM功能,但理解和應用不溫不火,這種情況一部分原因還是行業技術能力缺乏導致的,教育行業的人如果連H5頁面都不明白是什么東西,移動CRM開發就不過是空談。
那,社交營銷如何構建社交營銷布局和營銷閉環,使得傳統招生享受到來自社交和移動流量時代帶來的流量福利呢?分享幾個要點:
1.社交就是要交流,用頁面內容和頁面功能來交流。PC搜索頁是告知功能型,不是交流功能型的。這個差異很多市場和營銷人員應該跳出固有的頁面布局思路重新構思下,看看你的頁面是否會交流,頁面內容是否可以引發共鳴,用戶訪問邏輯下,是否會刺激用戶主動的分享和傳播。
2.抓住回流,真正感受回流帶來的價值和社交紅利。經歷了微博時代,之前沒有弄明白原來用了這么多年的QQ空間竟然就是SNS平臺的行業專家,也都看到了分享的內容再帶來的新訪問量,是不用付費的。那么在當前的社交流量中,就應該更多關注下社交回流的價值和如何制作回流。
3. 社交平臺和工具的選擇,重在移動官網建設。在平臺的選擇上,到底是做好移動官網、APP、微博主頁還是公眾號呢。個人認為,移動官網是最底層的基礎,第三方的平臺,更多是傳播和連接的作用。第三方的平臺很多內容都還是要繼續調用移動官網的內容。
4. 社交流量下,更多是刺激需求,而非攔截需求。社交營銷更多是刺激需求的過程,在移動端的消費更多是刺激而產生的。做好了自己的移動官網下,應該重點關注如何刺激用戶體驗和感受,帶來咨詢和購買。微信廣告流量、消息流廣告形式、空間分享傳播形式、APP植入廣告這些流量是移動端更多的流量載體。當然導航這種豪門很好,就是成本高,精準度上也不夠。
5. 開放平臺和開放組件能夠幫助站點快速完成社交功能。 以開放能力和功能最強的騰訊開放平臺而言,已經提供了諸多便捷的開放接口,一段代碼的復制黏貼,就能使站點多出很多驚喜的功能。
多花點時間做好產品,才是改善行業服務質量的根本。未來教育行業肯定不是靠咨詢老師的忽悠能力,因為在日趨理性的網民面前,越來越透明的資訊讓任何偽邏輯都無處藏身。
教育行業的移動營銷,需要更多的沉淀和快速布局,使得招生的機會更多,成本更低。如果還以舊的搜索模式去抓移動用戶,肯定會出現很多不適應。理想布局,擁抱社交流量,為自己的市場拓展開拓更多的機會和渠道,改變招生成本結構,贏在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