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教育市場坦露在陽光下
問題一:夸大學校師資實力,進行虛假宣傳,誤導學生報名;
問題二:混淆辦學主體,不能兌現畢業證書,影響學生前途;
問題三:無中生有,以辦學作為誆錢手段,害得學生竹籃打水一場空;
問題四:學校招生難,生源不足,導致投入不足,辦學質量越來越差;
問題五:招生代理違規操作,急功近利,無所不用令人發指;
……
問題多多,這就是目前教育市場存在的嚴竣現實!政府擔心,學校憂心,家長不放心,學生難舒心,社會不安心!
社會教育是一項公益產品,利國家、利社會、利個體。正因為如此,沒有人懷疑教育市場的需求量和經濟社會效益。相比于其他行業的周期性波動,教育市場卻是長期呈現牛市紅火一片,羨煞了不少投資商。應該說,目前的教育市場投入已被活生生地分割成兩塊,一塊是主要靠國家財政投入的國民教育系列,一塊是主要由社會投資進行建設的職業職能技術教育,前者各方面的運作相對規范性,也是目前公民教育的主要形式。
黨的十七大提出優先發展教育,中央投資百億加強職業教育建設,隨著社會和經濟發展對勞動者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教育產業市場也有著日趨擴大態勢。但是,教育市場泥沙俱下,混水摸魚者大有人在,急功利近的不在少數,以身試法者屢有發生。時常見之報端的關于學校違規等現象的報道已嚴重影響了教育行業的良性發展,導致教學雙方不信任多糾紛時訴訟,極大了浪費了社會資源和政府投入。
不少社會有識之士已意識到這個問題的解決迫在眉睫,這是令人欣慰的地方!細細分析,整個教育市場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或那種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缺少一股強大的、獨立的、能對整個教育市場進行客觀披露、評價和監督的社會力量,換言之,也就是教學、學校、招生、辦學效果等信息在教學雙方之間的不對稱,以致一方不能很好的制約另一方,雙方信息失衡的后果就是不誠實交易的大量出現。
我們欣喜地看到,隨著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日益發展并不斷介入教育行業和教育市場,教學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正在慢慢破冰,尤其是不斷涌現出來的以提供教學雙方信息交流平臺為服務的電子商務網站,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必定能在教育市場起到很好的導向和約束作用,推動教育行業和教育市場的良性發展最終利國利民。
在眾多的教育信息披露網站中,不能不提一下中國在線招生與求學平臺(www.中賓科技.cn)。目前教育市場存在三方主體,分別是學校、招生代理、學生及家長,這三方各有各的憂慮和無奈。比如拿學校來說,學校希望低成本招生甚至是免費招生、保障生源、促進發展、共享全國各地招生代理網絡渠道促銷資源;而從事招生代理的人或機構,希望可以低成本宣傳、準確統計招生人數、代理工作可以保障收入、可以自由選擇全國各地院校招生項目代理宣傳;當然,對于學生及其家長,更看重能充分了解各校教育信息和教學資源、了解學校辦學效果、得到權威公證的教學數據、實現安全透明擇優選擇入學學校、避免受騙等等。中國在線招生與求學平臺(www.中賓科技.cn)準確把握三方主體各自需求和愿望,通過構建教學雙方信息交流平臺,重點建設自身的獨立性和權威性,設定雙方評價的機制和方式,較好地解決了以下三大難題:
一、學校高成本招生和沒法共享全國各地渠道的難題;
二、在進行招生代理工作的同時沒法宣傳各地學校及保障的難題;
三、求學者難以甄別虛假信息,在選擇學校上存在極大風險的難題。
中國在線招生與求學平臺為社會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筆者祝愿該平臺越辦越好。
當然,面對著教育市場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的現狀,要最終規范教育市場,需要政府搭臺社會機構喝戲,實現政府從學校的直接管理者向教育事業的監控者和全體受教育家庭和公民的代表的轉變;需要各社會機構在正確認識到教育公益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政府制定的政策、法規、信息、財政管理制度等促進教育行業和教育市場的良性發展;各辦學主體自覺規范自身辦學行為,通過公開、透明、民主、社會、網民參與評選等手段和方法進行外部監督,遵守優勝劣汰的市場規律。倘若整個社會形成良好的教學風氣,必將有利于加快我國教育的發展,解放教育生產力,滿足廣大居民接受高質量、高層次教育的需求,更有利于我國人力資本的集聚,有利于促進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也許不久的將來,一場教育盛宴將在陽光下迎接天下的教育朝圣者!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