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效果付費招生,打破傳統招生領域的招生方法
招生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各招生學校為了搶奪生源,投入大筆的資金進行漫天的廣告宣傳,積極尋找招生代理。招生市場如此激烈競爭的根本原因是經濟利益驅動。“以生養校”是目前招生學校普遍的運作方式:沒有生源就沒有經費,沒有經費學校就難以辦下去。許多學校承受不了如此大經費的投入,學校自身已經運轉不佳,卻仍在堅持造成惡性循環。
學校為招到生源,一般采取無約束沒風險的招生代理方式,情愿以高額勞務費用招生來換取生源。表面上學校好象沒有風險,其實并不如此,招生代理既然無須承擔任何風險,在招生時就未必會竭盡全力為學校爭取最大生源。招生學校無法調動招生代理的積極性,因此導致丟掉了該區域的生源人數。根據以往的經驗,一般的招生代理只有20%能真正為學校招到生源,由此間接的反映出學校會浪費掉80%的招生區域生源和招生宣傳廣告費。是否達到如此巨大的浪費,相信學校是知道其中苦楚的。
傳統的招生行業中,招聘招生代理的模式運用非常廣泛,幾乎每一所民辦院校甚至一些國辦的技校中專都在運用招生代理渠道這個方法進行招生。大家均認為這是最有效力的招生方法,生源不注冊不給勞務費,可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所有資金的風險學校均承擔,招生代理何來的壓力?沒有工資待遇,所以這個招生渠道的管理成了大問題,調控這個隊伍的手段只能是高額提成,而民辦院校招生的難度又決定了這些代理中很少出現真正的精英,一般情況下是,遇到了就送學生,遇不到不會去努力工作。這種想干就干,不想干就不干的管理機制注定了這支招生隊伍的不穩定性和不徹底性。可由于這些代理離學校太遠,每年幾乎絕大多數的招生代理被陶汰,被淘汰的大部分人又成為了我們下一年招生的負面宣傳工具。沒有人愿意說自已無能,他們只能說學校不好或太難招生等原因而遮俺自已的無能。所以就如跑保險一樣,找到一個代理比搞定一個訂單還難得多。我國招生代理已經從剛開始的招生人員---招生老師---招生代理,慢慢演變成了“招生販子”,直至發展到了如今的“招生騙子”,目前只有將學校的生源和招生代理的利益捆綁在一起,各負其責共擔風險,才能使招生代理全力招生。
招生代理一般大部分為社會自由職業者或者在校學生,在宣傳和咨詢時只能憑自身的知識面和主觀意識經驗提供簡易的回復,對于學校辦學理念、校園文化等知之甚少。造成學生在咨詢問答時,模糊了事。學生自然對學校的真實情況認知不清,也就不能確定是否選擇該學校報讀。學校的招生老師對本校的一切都了然于心,對于回復學生和家長的咨詢,肯定能輕松解疑,如何能讓學校招生老師直接解答學生和家長的疑慮,這就需要一個及時全面的互動咨詢平臺,將學校招生老師和求學學生集中在一起實現互通溝通咨詢。
學校為了搶奪更多有限的生源,大部分學校承諾高額的招生勞務費回報(盡管很多招生代理最終并未必能拿到學校所承諾的勞務費)。一般勞務均在500——7000元/人之間不等,報酬是十分誘人的。為此,大部分招生人員在高額勞務費利益的驅動免不了會虛假宣傳、亂承諾….就算能把學生忽悠到學校報到,到校后也給學校帶來許多潛在憂患。家長與學生到學校注冊時,發現與其事前想象差別甚大,心理產生悔恨的情緒,造成后果可能當場就退學,或者是讀一陣子就退學回家,受這些學生情緒的潛在影響,學校以后的生源流失就不光是幾個學生這么簡單了。而學校本身的形象在家長與學生心目中被嚴重損壞,對學校長遠的發展產生了十分不利的負面影響。
中國是世界上信息通信業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截至9月,中國互聯網用戶達到1.72億。互聯網作為第四大媒體,兼容了主動、綜合、方便和互動性能,人們已經從原來傳統的電視、報紙、廣播獲取信息渠道而轉向了以互聯網絡為主。那么我們為什么不運用這個媒介來達到招生目的呢?大多數網站的廣告費用比電視和報紙的要低許多。何況現在學生更熱衷于網絡而不是電視,報紙等傳統媒介。就招生而言,網絡宣傳區域比起電視和報紙有過之而無不及。
網絡效果付費招生方法,是中賓科技基于傳統招生代理渠道基礎上,通過20年來的招生市場經驗總結,以及五年多的網絡運營測試,除了通過電腦在互聯網上的招生渠道外。其實它也包括了運用廣泛的代理網絡即“人網”的招生方法。中賓科技獨自研發出全球唯一領先的教學質量民主監督、擇校優劣對比功能、代理業績精準保收入、學校招生低成本、教育機構渠道共享的實效招生求學平臺,招生機構可通過中賓科技實現招生代理渠道共享,解決無招生團隊難題,達到按效果付費的方式共擔風險,達到宣傳、招生效果的目的再結算費用,為促進中國教育市場良性發展做出貢獻:
中賓科技提供的效果付費招生平臺,從防止虛假宣傳,夸大承諾,民主監督,效果招生等多方面做到了非常好的人性化結合,是目前全世界最科學最理想的招生實效平臺,合理地降低學校招生人力物力,讓學校有更大的余力不斷提高教育質量,改善校園環境,加強內部管理來提高知名度。
教育是個神圣的事業,我們不能容許招生市場無序的競爭以犧牲我們的下一代作為代價,因為這個本錢太大了。無論是學生、家長、學校、乃至國家都賠不起。無數熱愛教育事業的人們正用勤勉的工作培育國家的未來,他們在真正地創造著一筆巨大的財富,支撐民族振興的希望。因此我們應該尋求一種符合學生和學校需求有序合理的渠道,將教育這個神圣事業發揮到極致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