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如何做推廣,簡單來說無非就兩種方式:付費推廣和免費推廣。
一、付費渠道
1.應用市場
iOS平臺:沖榜、刷榜、ASO優化、加速審核、小編推薦(據說是最貴的)
安卓市場:基本目前一些主流的大市場都有花錢推廣的方式,包括市場的CPT,刷下載量、刷評論,也有一些平臺可以做ASO
2.信息流平臺
新浪:新浪的粉絲通、扶翼、微博九宮格
騰訊:智慧推、廣點通、微信公眾號的一些廣告,做品牌曝光的比較多,最多的應該是游戲類
百度SEM、搜狗SEM、搜狐匯算、今日頭條以及陌陌
目前主流的花錢渠道,差不多也就這些,當然其他的花錢渠道也有,但不是主流,今天主要談談免費渠道。
二、免費渠道
市場渠道:
1.申請上線
產品出來了,做好測試了,推廣的第一步就是上線,分別在 App Store 和各大安卓主流市場App Store的審核時間一般在2-3周左右,審核比較嚴格,在產品提交之前請一定仔細閱讀App Store提交規則,一個產品每年在App Store有三次加急審核的機會,比如有大的版本更新或是緊急修復了某個BUG都可以郵件申請加急審核。安卓市場的審核時間一般是在3-5天,如果市場的工作效率高的話,2天就可以搞定。
2.申請標簽
標志,標簽分為:官方、優質、無病毒、無廣告...以官方標簽為例,作為用戶的心理來說,更信任有打上官方標簽的APP。
3.重點首發
各大市場申請一些首發,每月至少1次獨家首發,平常每月2次首發,只要遵守各大市場的首發規則,還是可以很大程度的提升推廣效果的。
4.互換評論
我感覺這個方法還是不錯的,下載一個我不熟悉的應用,好評對于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衡量標準,但是不要做得太過,被下架就不值當啦。QQ群、微信群只要吼一嗓子,組團換評論,馬上有人響應你。
5.專題活動
各大市場的專題與活動,很多市場都有一些免費的活動,渠道每月,每個節日都有對應專題活動,當然狼多肉少,這個就要看各位CP的本事啦,列表說明一下,一些渠道的活動
(1)小米每周有2次專題申請,每次1-3個專題,具體以公布為準
(2)魅族每周有3個專題可以申請,具體地址詳見魅族群公告
(3)目前華為主要專題是周一見,日歷中看明年的規劃更多是鮮品專題,華為還可以進行專題組團申請,明年還有木有現在還不清楚
(4)新鮮熱辣是目前聯想的活動,需要申請,時間周期蠻長,具體量級還真看產品了,我身邊小伙伴有合作過的有量大,也有量小
(5)搜狗專題每期3個,每次只能申請一個,基本都是周一早上在群里公布。
(6)金立會不定期的發布專題申請地址,及結果,所以金立專題申請需要經常關注一下群公告
(7)機鋒是剛開的專題申請,形式什么的估計還會在優化,具體的申請規則請到機鋒群了解。方便申請
6.換量
換量其實是個技術活,我的原則是,不跟小量級換,兩個小量級的產品換著玩,兩邊都沒量,這不是逗著玩的嘛。不管是用買量換也好,用關系也罷,盡量找一些量級比較大的產品,一是能給自己帶來一定的量,二是增加了自己家產品的曝光。
三、新媒體營銷方面
1.人
首先,你需要一個對于新媒體傳播有興趣、負責任、能出創意的新媒體運營,否則下面這些做起來會很難。
2.基礎品牌建設
在百度百科建立品牌詞條,建立SEO體系和百度指數;在百度知道,搜搜問答,新浪愛問,百度經驗等網站建立問答。在知乎,豆瓣,微博等社交網絡,要有相應的內容存在。這些主流大眾的網絡媒體上面都要留下你產品的足跡。
3.微博,這個就不多說了
將產品擬人化,講故事,定位微博特性,堅持原創內容的產出。在微博上抓住當周或當天的熱點跟進,保持一定的持續創新力;互動:關注業內相關微博賬號,保持互動,提高品牌曝光率;活動:必要時候可以策劃活動,微博轉發等。微博這個都是一些必須要做的事情了再說一句,微博九宮格,這個花不了多少錢,建議做做,不過這個活動挑產品的,自己掂量還有有些量的。
4.微信
內容定位:結合產品做內容聚合推薦,內容不一定要多,但是一定要精并且符合微信號的定位,說多了都是廢話,目前最火的一種推廣方式就是H5,前提是你必須要有一個好的創意,足以秒殺大多數人的朋友圈,然后你就會火了,只要你的產品做的不是太垃圾,估計馬上會有投資找到你。
找一些朋友的個人公眾號幫忙轉發,朋友圈轉發、做做互推,也能帶來一定的量,雖然不花錢,但這是用人脈和交情換來的,所以慎用,否則傷感情。
5.PR傳播
人靠衣裝、佛靠金裝,學會給你的投資人、員工、用戶講一個感動人的故事非常重要,熱點事件的借勢營銷,重要消息的新聞發布等。找一些科技媒體,例如36kr、創業家、i黑馬、創業邦、動點科技、pingwest,把你的PR稿鋪滿這些媒體,投資人看到,自然給你投錢。有了錢產品還不是想怎么推就怎么推,量大大的有。
6.社會化營銷
最后一個,社會化營銷絕對是個體力活和腦力活,這需要整個團隊保持敏銳的市場嗅覺,此外還需要有強大的執行力,配合一定的媒體資源,事件才得以在最快的速度推出去。整個團隊對于新鮮事物與資訊必須大量接觸,能夠從千萬的碎片化信息中尋找到適合自己的東西,可遇不可求,做好了你就一炮而紅,做不好也會慘烈收場,最好的例子就是“友加”痛并快樂著,友加炮制的“用身體換旅行”事件為友加帶來了近百萬的下載量,不過也因此被下架。
上面這些都是不怎么花錢的產品推廣方法,雖然不能帶來大量,潤物細無聲,最起碼說不會讓你像無頭蒼蠅一樣亂撞,把這些做好了,或許就能拿到B輪、C輪啦,有錢了,然后考慮花錢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