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偶然的發現,在應用寶下載資訊類APP的時候,進程中會彈出“騰訊新聞“的廣告頁,非常醒目的提示用戶一鍵下載,不明所以的用戶很容易誤操作。這種推廣方式的效果雖好,給用戶帶來的體驗卻很差,并且違反了公平原則。
眾所周知,應用寶是騰訊旗下的第三方應用平臺,理應保持公正客觀。當用戶在搜索下載特定APP的時候,已經有了明確的目的性,用戶只想下載某個APP,平臺應該遵照用戶意愿,而不是趁機推薦具有直接競爭的自有產品來截流用戶。如此一來,平臺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違背了第三方平臺的中立客觀原則。
這依然是傳統互聯網的捆綁玩法,在安裝某個軟件的時候,默認下載其他的軟件,甚至強行安裝,用戶經常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裝了“全家桶”。這種做法讓用戶深惡痛絕,但卻無計可施,盡管罵聲滔天,各大廠商依然是我行我素。而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這種劣習依然沒有改變,各種各樣違背用戶的行為時有發生。
要求第三方應用平臺完全中立,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每家第三方應用平臺的背后,幾乎都是大型互聯網公司,旗下的各類產品眾多,不可避免的會偏向于自家產品,肥水不流外人田。區別在于,有些平臺的吃相好看一點,只是改變搜索結果的排序,或者在推薦位上做傾斜,將自家的產品提前;有些平臺的吃相難看一點,用戶搜索其他產品只展現自己的產品,用戶在下載的時候替換了安裝包,貍貓換太子,甚至強行安裝。
經歷過傳統互聯網的教育,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已經不買單了。這種方式不但破壞體驗,而且不會帶來任何效果。非常簡單的道理,用戶有特定的指向,已經對該品牌有所了解了,就很難被其他的產品替換。用戶想要下載一個A應用,強行推薦安裝一個B應用,并不能解決用戶的問題,用戶依然會想辦法去下載A應用。那么,第三方應用平臺就失去了價值,用戶想要的找不到,解決不了用戶需求,自然會被用戶所拋棄。
同時,給第三方應用平臺帶來的是品牌傷害。盡管應用寶沒有強行安裝,但類似的廣告打擾了用戶,體驗下降也會導致用戶離開。市面上第三方應用平臺眾多,要找一個干凈的平臺還是可能的,這就是給對手送用戶。既然強行推薦的應用沒意義,而且會損害到平臺的口碑,平臺卻依然樂此不疲呢?其實還是KPI給害的。大家都在比下載量、裝機量、注冊量,卻忽略了活躍才是一款產品最核心的價值。
用戶下載了產品,注冊了卻不用,那就是一群僵尸用戶,只能是自欺欺人。真正成功的產品,應該是用戶主動下載,愿意一直用下去的產品,能夠解決用戶的需求。幾乎沒有一款產品靠強行安裝獲得成功,哪怕短時間的成功也不可能長久生存下去。微信就是一個很典型的案例,干死了那么多的競爭對手,幾乎成了唯一的移動社交工具,靠的肯定不是去強行推薦,而是靠給產品給用戶帶來的價值。
同樣如此,第三方應用平臺如果不重視體驗,對用戶的傷害會一點點的積累起來,最終還是會傷害到平臺本身。如果一個賽場都是黑哨了,那球員就不會參賽了,觀眾也不會愿意看了,最終裁判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所以說,多尊重一點用戶,不要為了競爭去傷害用戶,否則最終傷害的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