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一:認為競價是一個技術活
我在跟很多競價猿交流過程中發現,他們認為競價是一個技術活,這樣就會產生一個什么結果呢,導致競價猿就會以技術的角度的去做競價,比如建立賬戶結構時,就會按照如下做法:每個單元都是同一詞性的30個左右關鍵詞,每個單元應該寫3-5個創意,創意應該飄紅多少次等等,基本是跟用戶脫離了關系,最終競價效果很差
要知道競價的根本目的是要讓目標人群進行轉化,做什么你都要以用戶的角度考慮問題,整天的考慮賬戶怎么優化點擊率高、質量度高,你要能做好就是奇怪了
錯誤二:優化競價就是調整出價、優化質量度等
我發覺很多競價猿特別奇怪,整天想的是怎么優化質量度、怎么調整出價、怎么調整匹配模式,從來都不去研究用戶,前天還有個競價猿問我匹配模式用什么好?因為他在廣泛、短語、精準三種模式之間糾結了,我告訴他不用糾結,用短語就ok了,問題來了,為什么用短語呢
這里就提到我的一個觀點:競價賬戶一定要用最簡單的方法去調整,甚至經過一段優化周期后不調整,什么意思呢,比如上面的選用短語匹配,這樣既能帶來大量的潛在用戶,又不用整天的否詞,一般3-5天否一次就可以了,可謂省心到極點了
再比如出價,很多的競價猿都用競價軟件來進行調價,或者是糾結的查看調整各個關鍵詞的出價,你這樣做一定是很累,也沒必要這么做,因為出價公式決定了點擊價格(出價公式不知道的自己去查),我一般先是統一的高出價,然后在調整個別關鍵詞出價,剩下的時間就不調整了,簡單到極點
我們競價猿一定要用最簡單的方法去調整賬戶,更多的精力放到研究用戶上,研究用戶越深,你的轉化自然就越好,你的個人提升就越快
錯誤三:認為競價不需要爭排名,海量關鍵詞就好
現在這種觀點都已經成為主流了,大多人競價猿都認為排名高了,轉化成本會非常高,不敢玩,都是狂加關鍵詞,玩長尾戰術,可是做的過程中你會發現長尾并不能帶來多少流量,你的成本也沒有下降多少
競價猿都知道目標關鍵詞競爭激烈,消費太高了,都不去爭排名,我覺得這是很可惜的,這部分目標關鍵詞的流量很大,你不去爭,自然就沒多少流量,你的轉化靠長尾關鍵詞帶不來多少,主要還是靠目標關鍵詞,一定要勇敢大膽的去爭排名,把你的競爭對手都給擠下去,不要怕消費高,你要怕的是轉化低,轉化高了成本自然就下來了,哪怕多一點點轉化,你的轉化成本就會下降很多
個人觀點:排名是一定要爭的,狠狠的爭,把對手都給擠下去,你要考慮的是如何把轉化提上去,而不是怕消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