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品詞就是競爭對手的品牌關鍵詞,一般以品牌名稱、地區+品牌名稱、品牌名稱+產品較為常見。比如京東的競品詞就是淘寶網。
競品詞對于投放者、競爭對手、用戶來說,作用是不同的:
1、競品詞對投放者來說:因為競品詞是品牌詞,所以帶來的是十分精準的流量,相當于搶走對手的一部分客戶。
2、競品詞對競爭對手來說:被截留部分流量,流失部分客戶。
3、競品詞對用戶來說:相當于貨比三家,你搜一個品牌詞能出現多個不同品牌,有更多的選擇對比機會。
競品詞很多時候甚至比產品詞的性價比更高,這塊還是非常值得大家花時間和精力去優化的。
競品詞如何投放?
但競品詞投放也有副作用,就是自身品牌詞的價格可能會被抬高,甚至大幅抬高,原本幾元出價的品牌詞,可能在特殊時期(例如旺季火拼的時候),被抬高到上百元。這是由于競爭雙方互做競品詞的結果。這個說的知識點:你投的競品詞是對方的品牌詞,如果要做上排名要比對方付出的價格高很多。
現在大部分企業都會申請品牌保護,所以在投放競品詞的時候,只能后臺提交關鍵詞,但在創意中是無法展現包含競爭對手品牌保護的關鍵詞。所以質量度上會相對較低,希望獲得好的展現位置,出價方面也會相對較高。
這個時候數據分析就顯得尤為重要,除去品牌傳播方面的考慮,我們一般最終關注3個量:消費、轉化次數、轉化成本。不同行業在投放策略方面可能有所區別,但大體上來看,只有競品詞的轉化成本控制在企業能夠接受的范圍內,就是可以去投放的。
有些大公司不屑于做競品詞,但競品詞的投放對一些小公司而言還是一塊不錯的蛋糕。